建設和諧社會與青少年的和諧教育

來源:貴州省團校 發表時間:2019-03-04 點擊:0

【摘 要】


    【內容摘要】建設和諧社會應從青少年的和諧教育基層抓起,突出青少年的主體性,強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和諧性,建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諧關系,建立健全的學校、社會、家庭和政府“四位一體”的和諧教育長效機制。以和諧教育培養和諧的青少年,應當成為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全面發展的、和諧的人為基礎,而人應當從小抓起,從青少年抓起,以和諧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和諧的青少年,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的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基礎的基礎。以和諧教育培養和諧的青少年,應當成為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開展青少年的和諧教育,要突出青少年的教育主體性,要把教育的各種要素匹配、協調、統一,要使學校、社會、家庭和政府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要將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青少年的和諧教育之中。從而,使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和諧統一,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和諧共鳴。青少年和諧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和諧發展:一是滿足社會進步需要的和諧發展;二是滿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需要的和諧發展。實現青少年和諧教育的目標,要在構建健全的青少年和諧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上下功夫。

  一、堅持教育對象——青少年的主體性,是開展青少年和諧教育的基本原則

  必須貫徹“以人為本”以青少年為本的理念。要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特別是青年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要求自主、獨立的人格特征,尊重他們成長期的自身價值和思想感情。要相信他們,依靠他們,從他們的實際出發,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要以青少年、特別是青年學生獨立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說服、示范、引導、服務等方式、方法,啟發引導他們融合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于內在自覺需要之中。倡導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和諧相處、平等互信、共同交流,形成自我教育和教育的合力,突出他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才能,把他們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從而實現他們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

  二、從社會進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出發,強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和諧性

  從滿足社會進步需要的青少年和諧教育出發,我們必須清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明確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新情況下,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成為青少年和諧教育的題中應有之意。

  青少年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客觀的認知規律,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有著教育的規律,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兩者的和諧統一,是青少年和諧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統一的重要保證。

  為此,應當加強四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保證教育內容符合青少年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強教材建設的指令性,保證出版發行的優秀質量和嚴格管理;二是保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物質保障,按著現代化社會的教育進程,加大教育的物質投入;三是從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思想道德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出發,切實改進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提倡體驗式、啟發式和實踐型等教育形式,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程度;四是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者的素質。強化這方面的領導和指導,使他們首先成為把握青少年認知規律和思想教育規律,開展青少年和諧教育的積極倡導者。首先成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宣傳者,首先成為素養高、責任強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建設者。

  從滿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需要的和諧教育出發,我們必須加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心理咨詢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和諧教育機制。

  國內外青少年教育規律和經驗證明,心理咨詢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和諧是人自身和諧的主要內容。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城市化、工業化和信息化在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壓力大、節奏快的生活,由此導致了許多人心理上的無所適從,焦慮、郁悶等不良情緒因此產生,腐敗、犯罪、自殺等社會事件也因此而猖獗。青少年既是這種不良心理情緒的易發者,更是不良社會事件的影響和受害者。

  由于我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西方文化背景較強的心理咨詢教育在我國一直處于弱勢。因此,加強心理咨詢教育成為青少年和諧教育的緊迫問題。特別是學校等有關教育單位應建立青少年學生心理和諧教育機制,建設心理咨詢服務中心,開展本土化的心理咨詢內容,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測試、普查和咨詢等活動,幫助青少年、特別是青年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使其在傳統與現代觀念并存的社會中更加和諧地生活,促進青少年心理品質健康、和諧的發展。

  要克服思想道德教育觀念的片面性,在強調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要強調以個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為重點的人文教育,克服狹隘的自然科學與技術的崇拜,引導青少年走向完滿的和諧的生活,發現生活魅力和生活的意義。


日韩成人免费观看在线